Pages

顯示具有 書籍閱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書籍閱讀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

為什麼麵條讓人變笨

書名:為什麼麵條讓人變笨
作者: 烏里西‧史特倫茲
出版社:商週
相關內容


健康生活=飲食+跑步

飲食=無醣飲食(生酮飲食)=無碳水化合物+無糖

  =不吃(糖,蛋糕,汽水,酒精,麵,米,披薩,麵包,太甜的葡萄或香蕉或巧克力)

  =可吃蛋白質(魚,肉,蛋,奶,豆類)+蛋白奶昔+凝孔+蜂蜜或漿果+種子

  =吃蛋白質+維生素(疏菜)+黑巧克力+脂肪(油類或肉)──omega 3脂肪酸


內容節錄
  • 人體需要脂肪去打造新的細胞。
  • omega 3脂肪酸,利於大腦、心臟、血管、眼睛。
  • 碗豆讓人苗條。
  • 攝取純蛋白之後,身體會燃燒額外的熱量。
  • 瘦子的秘密:肝臟會將脂肪酸分解成酮體,酮體提高了脂肪的燃燒。
  • 造成肥胖的元凶,是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同時吃,碳水化合物+脂肪=肥胖。
  • 單吃脂肪,不同時吃碳水化合物,不會造成肥胖,反而會多燃燒脂肪。
  • 在深夜、早晨、上午,絕對不能攝取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每天至少連續10到14小時不吃碳水化合物。
  • 跑步,,可增生健康的微血管,體內含氣量增加,加速脂肪燃燒。
  • 年紀大的人增強記憶力:omega3、維生素C、椰子油、咖啡。
  • 腹瀉和噁心是身體必須先熟悉新的食物組合,需要其他的酶去代謝那些養料。直到身體可以處理這些物質,才會好轉。
  • 新的行為必須持續大約三個月,才足以讓大腦將其當作「正常的」儲存起來,最終才會變成一種自然反應。
  • 血液細胞分析http://drstrunz.de/bluttuning.php

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

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?



書名:為什麼你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?
原文作者:Wayne W. Dyer
譯者:林麗冠
出版社:如果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16/03/10
書訊資料




如果把別人的肯定當成一種需要,那你永遠不會快樂。
如果不讓你關心的人去做他們選擇的事情,那你永遠無法明白愛。
如果用際遇和他人的感受決定自己的價值,那你永遠無法明白什麼是價值。
問題不在於「世界」是什麼樣子,而在於「你」選擇成為什麼樣子。
  
「有人說」、「我不能」、「我應該」、「我擔心」、「這不公平」、「都是你害我的」,
這些都是你自己製造出來妨礙你追求幸福人生的藉口,
世界上,喜歡你和討厭你的人永遠是50對50,
你可以決定自己想怎麼做,不需要別人的認可。
公平、責任、內疚、憂慮、別人的期望、遵循傳統……這些都是束縛住你的錯誤觀念,
丟棄它們吧,
當你真實地面對自我,就是邁向充實人生的第一步。
  
個人成長的經歷、社會集體制約的力量、對價值觀的認知,甚至大腦的獎勵機制,
都能提供你無窮盡的藉口,讓你停滯不前,不敢為自己踏出勇敢的一步。
書中以具體的案例一一破解讓你原地踏步的行為,
更進一步提供你具體可行的簡單方案,
只需一轉念,改變自己,從當下開始。

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

好人總是自以為是

書名:好人總是自以為是
作者:強納森.海德特 Jonathan Haidt
出版社:大塊文化

文章內容節錄
我們全都會困在這裡好一陣子,好好努力解決問題吧!
直覺先來,策略推理後到。

人格來自何方?
人格有三種層次:最低層是氣質特徵,屬於廣泛的人格範壽,由基因控制。這類特徵有威脅敏感銳度、追求刺激度、外向程度、慎思度等。
第二層次是適應特性,是隨著成長而出現的特徵,是人面臨特定環境和挑戰,因應發展出這些特徵。
第三層次是建構的生命敘事,即以用什麼樣的認知去詮釋發生事情背後的意涵。

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

哈佛這樣教談判力

談判柔道技巧
當對方強調其立場,你可能想批判一番然後回絕。當他們抨擊你的提議,你可能想起身捍衛,更固守立場。當他們攻擊你,你可能有自我辯駁並反擊回去的衝動。簡單說,當他們用力推你,你本能會想推回去。
你要是真那麼做,雙方就掉入立場之爭的遊戲裡。拒絕對方提議只會讓他們更堅持;捍衛自己的提議也只讓自己更鑽牛角尖,把談判搞成意氣之爭。你會發現自己墮入不斷攻防的惡性循環,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拉扯而已。
既然反推回去沒用,那什麼有用呢?要如何避免行動引發反應的循環效應?答案是不要反推回去。他們堅持立場時,不要拒絕他們。他們批判你的想法,不要加以捍衛。他們攻擊你,不要攻擊回去。用拒絕回應來打破惡性循環。你並不反推,只將他們的攻擊力道帶向問題。就像東方武術裡的柔道,避免正面與對方交鋒;反之,運用技巧側開身,借力來使力。別抵抗對方的力道,而是將這股力道誘導至探索雙方利益、思考更多有利彼此的方案,以及尋找其他適用的客觀標準。


一般來說,對方的「攻擊」涵蓋三種:強加立場要你接受、攻擊你的意見,和攻擊你(人身攻擊)。要如何化解:
對方攻擊
自己化解之道
強加立場要你接受
別攻擊對方立場,找出立場背後的理由。
攻擊你的意見
別為你的主張辯解,歡迎批評與指教。
攻擊你(人身攻擊)
把對你的人身攻擊,導向以問題為目標。
另一種正面引導批評的手法:顛倒情勢,請他們提供建議。請教對方,若他們處在你的位置會怎麼做。

原則性談判中,先談邏輯,再講提案。若把原則放在後面,那就不像是任何提案必須滿足的客觀標準,而只像是拿來支撐主觀立場的辯詞。先講提案,一般人大概懶得去聽後來的理由,因為我們的心思會飄到別處,拼命思索待會要提出什麼樣的駁斥。

詭計型手法可歸為三大類:刻意欺瞞、心理戰術與製造優勢。
l   刻意欺瞞:捏造事實、模糊權限、靠不住的誠意(不可信的承諾)
l   心理戰術:壓力情境、人身攻擊、黑白臉的一搭一唱、要脅
l   製造優勢:拒絕談判、離譜要求、提高條件、鎖死伎倆、頑固的伙伴、精心拖延、不要就拉倒。


l   要脅別人,眼前的難題會從『我們該做出這個決定嗎?』變成『我們要屈服於外來的壓力嗎?』與要脅相比,採用警語會合理多了,你也無須擔憂受到反要脅。你也可以提出預警,例如談判不成時,你可能會採取什麼措施。

沒有徹底揭露事實並不等於欺騙。

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

未來工作在哪裡?


  • 個人感覺前途茫茫,是因為他們既沒有天份,也沒有付出心力,更無意善加利用「雲端」技術提供的種種好處,所以他們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外,淪為新貧階級。




  • 貪婪腐敗加上盲目的信任居然可以讓超過180億美元的財富化為泡影(2008年馬多夫的龐氏騙局)。我們常常太有信心、過度樂觀,而且從別人口中聽到的故事又會助長我們的信心,這種集體信心的加乘現象會助長市場上的投機炒作。
  • 1870-1900,社會開始都市化,都市人口普遍驟增。
  • 2000,社會因為科技的進度,電話、網路流行,人們生活開始片斷化、時間壓縮、工作量增。
  • 當時間被切割成片斷之後,最先受到影響的就是專注力,其次是觀察力與學習力減弱,再之就是隨興和玩耍。
  • 不夠專心,就無法更上一層樓,達到高手的境界,但專精是未來成功之鑰。
  • 要成為高手,每天必須練習三小時,下十年的苦工才辦得到。
  • 新手要教MBA的課程,必須花許多小時練習,才能精通教學技巧。這種教學技巧中包含許多「內隱」知識,我們無法單靠列出十個注意事項來描述這類知識,做事的技巧往往埋藏在潛意識中。要教導菜鳥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是觀察其他老師如何教學。新手教師透過仔細觀察,可以深度學習,磨練他們的教學觀念。
  • 想要培養創造力和催生新構想,覺得好玩非常重要。
  • 當我們自認擁有大把時間和寛廣的空間,覺得自己可隨心所欲,享有充分彈性,不受任何限制時,就是在嬉戲。


  • 已開發國家:歐洲、北美、澳洲、日本。
  • 開發中國家:巴西、中國、印度、南韓、墨西哥、俄羅斯
  • 預開發國家:埃及、奈及利亞,’土耳其、印尼、馬來西亞





  • 影響人們是否健康快樂的最重要因素往往不是絕對收入,而是在同樣的社會或同一個公司中感受到的收入差距。
  • 在崇尚物質的社會,能否擁有物質商品是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。若你的收入只購你買二流商品,反應了你是社會的次等人。
  • 貧距差距愈來愈大,社會焦慮會日益高漲,社會信任減低,因為社會愈不平等,人們就愈不能彼此信任,對彼此也沒有什麼樂觀的期待。
  • 焦慮會產生,和自身的不成功有關。人們在自尊受損或社會地位受威脅時,很容易感到焦慮。而當自己與社會上成功人士的差距愈來愈大時,焦慮感也日益加深。
  •  焦慮有時來自於羞恥感:覺得在這日新月異的世界,自己實在不夠聰明,能力不足,或太過脆弱了。
  • 同儕的評價和壓力也會引發焦慮,尤其在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,每個受到同儕評價和描述的機會將愈來愈多。
  • 焦慮會導致嚴竹的負面效應。友誼、和諧的社群關係能保護我們免於焦慮的傷害。
  • 哈佛醫院的研究中指出:活得最快樂的人既非最有錢,也並非最有成就的人。
  • 活得快不快樂往往和有沒有知心好友密切相關,孤獨寂寞會導致健康惡化,而且寂寞是會傳染的。
  • 當你關掉網路之後,你剩下什麼?是否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,遠離家人、同事,過著孤獨的生活,很少和其他人有什麼實際接觸。
  • 造成孤立的原因之一是信任度下降。如果我們信任別人,也信任我們居住的社會,就會比較願意和別人接觸,反之,若不信任別人,就比較不會和其他人或某個機構建立關係。
  • 信任不單單關乎喜不喜歡某個人、某個機構或品牌,而是一種更主動的情感,通常關乎我們對未來的預期。
  • 有個人,你很喜歡他,聚會時只要有他在,總是氣氛歡樂,不過你卻無法信任他,他可能聚會時會遲到,或是把你分派給他的工作搞砸。

  • 究竟要信任誰是很重要的決定。信任能幫助我們脫離不確定的狀態。 信任能讓事情變得可以預測,增強凝聚力,幫助人們互相合作。信任或許是組織最寶貴的資產。
  • 信任說明了我們和別人的關係,以及對別人的期望,而快樂則描繪出我們和自己的關係。信任是日常生活和工作關係的潤滑劑,同樣的,快樂也是我們每天行為的潤滑劑。


  • 現代人要建立三種網路:


  1. 第一種是親密戰友,也就是長期以來你們一直互相幫忙、遇到事情時可放心求助的一群人。
  2. 第二種創意智曩群,是多樣化的大網絡,成員可能分屬各種不同團體。其中有很多是你在網路上建立的虛擬關係,你可以從中又連結到不同的網絡。
  3. 第三種情感支持社群,是實際環繞在你生活周遭的人,你們可以時常見面、一起談笑,用餐,一起放鬆。
省思篇

這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:
我們究竟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?
我們準備付出什麼代價來換取從工作得到的收穫?

你必須想清楚,對你而言,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,
同時做出選擇,以打造你嚮往的工作生活。

未來你很可能需要工作到七十歲,最好還是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工作。
不過一旦做了選擇,千萬不要吊兒郎噹地淺嘗即止,變得樣樣通但樣樣鬆,
而必須努力發展自己的專業深度。



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

痛了,才知道愛原來一直都在

如果沒有死亡,永遠不會知道生命有多甜蜜。



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

為什麼辣椒醬顏色越深感覺越辣?:設計前不可不知的色彩心理學


作者:尚-蓋布里耶.寇斯(Jean-Gabriel Causse)
作者專業網站:http://www.jg-causse.com



尚-蓋布里耶.寇斯(Jean-Gabriel Causse)
色彩設計師,在法國、日本、比利時等地進行創作與商業設計,擔任多種產業的色彩顧問,如汽車、服飾、包裝、裝潢、家具等。是第一位不只從美學觀點出發,而是以色彩對人類行為影響來思考色彩的設計師。 這位法國色彩委員會成員,曾任職廣告公司,2002年獲法國《CB News》選為最具創意人士。目前以巴黎與東京兩地為家。是日本服飾集團Onward的色彩設計師(23區、自由區、組曲、iCB、Joseph、……)。曾利用色彩進行宣傳活動,如以二千件polo衫組合出梵谷肖像,在當時蔚為話題。 在法國,尚-蓋布里耶.寇斯為各種領域進行色彩設計:室內設計(店鋪、醫院、個人)、服飾、大眾消費產品、包裝等。

書籍名稱:為什麼辣椒醬顏色越深感覺越辣?:設計前不可不知的色彩心理學
書籍目錄
第一章 色彩驚人力量的來源
  • 色彩的物理溫度與心理溫度
  • 構成色彩感覺的要素
  • 影響色彩效果的因素
  • 動物與植物能感覺顏色嗎?
  • 用耳朵感覺色彩
  • 運用原色調製各種色彩
  • 色彩特性所引起的錯覺
第二章 色彩對人們的影響無所不在
  • 讓人失去理性的紅色
  • 讓人舒緩、鎮定的藍色
  • 暖色能提升學習與生產力
  • 綠色最能達到說服效果
  • 性感的顏色
  • 隊服顏色左右了比賽結果
  • 美味的顏色
  • 綠色看起來更酸而紅色更甜
  • 色彩與產品包裝
  • 洗得更乾淨的顏色
  • 「安慰劑」的顏色很重要
  • 具促銷效果的顏色
  • 背景與LOGO色彩都能促銷
  • 全世界的色彩偏好都一樣
  • 別只選用你喜愛的色彩
  • 光與色彩密不可分
  • 色彩治療
第三章 選擇適合自己的色彩
  • 各種色彩的象徵
  • 風水的經驗法則不容小覷
  • 裝潢應該大膽用色
  • 時裝流行色彩並非偶然
  • 各種顏色的特性與運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