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
我在這個過程中,對於他人的貢獻是什麼?
這是一個外表憨厚,客氣,和藹,溫柔,向外展現是一個脾氣很好,很少大聲說話,大家都認為是一個好好先生,人見人愛的人。每一個人認識他,都會說,他的人真好。
他的內在充滿了恐懼。無時無刻緊張與害怕。他深怕別人不喜歡他(100%),所以很客氣,對人很好。他所有言行舉止的出發點,都是因為要討好他人,獲得認同。他深深相信,獲得他人的喜歡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他常常說,“別人不喜歡你,你就沒有朋友”。他過去也常常對我說,『像你這樣直話直說的人,沒有人會喜歡你,你不會有任何的朋友』。這句話,我美國的三姐也對我說過。她也是一個害怕沒有人會喜歡她的人,所以在行為態度上,總是裝得很虛偽,嘴上常常掛著愛與光,但是心里常常記恨,怨恨他人。
當他們對我說,『你沒有任何朋友』的時候,我總覺得很納悶,明明我的身邊就有很多朋友,而且都有深刻的友誼與關懷,因為我對朋友是全然誠實,完全開放的。我對朋友的的態度是:『你所看到的,就是真誠的我,全部的我。我不說假話來討好你,讓你喜歡我。有時候我還會指出你看不見的觀念,或許你不喜歡被點到,但是我的出發點是為你好。我覺得身為一個朋友,如果不能坦誠相待,這種朋友關系是很淺的。我很會分享,但是我也是界限分明。我心裏想的,我就說出來。』當然,很多人受不了我的個性,也有一些人很喜歡跟我做朋友。我認為,朋友的數量不需要多,但是每一個朋友,我都很真誠地對待。
當然,因為他的恐懼,他的心輪,平常時間只有運作 5%-15%之間。他永遠沒有辦法理解或領會,當我以誠與心對待人,面對知心的朋友,感受是什麼。
他所說的任何話,所做的任何事,都是處心積慮的運作,他的目的,是『我如何獲得他人的喜歡,友誼,或是我想要的結果』。
他的內在,對他人的關心,只有3%。完全沒有不計較回收的付出(0%),他所能感受到的愛,只有5%,跟他的心輪開啟程度有關。所以他只能夠以別人的言行舉止,來評斷他人對他的關愛。
他與朋友的關系,純粹在於『我能從你那裏獲得什麼』。他所想要獲得的,不是金錢,不是物品,而是他心中所認為的,代表愛與關懷的行為。
當他處心積慮的對你好,但是沒有獲得他所想要的結果的時候,他就會悶悶不樂,生氣,堆積久了的時候,就會爆發成一場大吵大鬧。他的的理由,總是,『你的行為沒有讓我感受到你對我的關懷或愛』或是『你沒有做XX,你不做那個』。
當宇宙讓我感受到他的內在感受的時候,我感到的是無限的空洞,漠然,永無止境的哀傷,永恒的匱乏· · · · 像是停留在一個黑暗無光的世界,找不到出路 · · ·
他在事業上,也是一事無成。工作,成了沒有意義的勞力交換金錢。任何事,做了一陣子之後,就變成一種精神上的負擔。因為他的聚焦,完全是在於『我獲得了什麼』(100%),而不在於『我在這個過程中,對於他人的貢獻是什麼?』(0%)。所以在他的生命裏,無論他從事任何工作,任何社交活動,或是發展嗜好,他感受不到任何意義。他只感受到空洞。一種永遠填不滿的空洞。
這裏需要一個中庸的平衡。
我們不是貶低『我獲得了什麼』的態度,而是要強調『我在我的行為過程中,對於他人的貢獻是什麼?』的角度。這是一般人從小到大都沒有學到的。早期的一篇文章也提到了這一點。當我們知道,我們的行為讓他人獲得某種益處,你的心中,會有一種喜悅感與價值感。
一個外表看似付出的行為,例如當志工,或是參與慈善事業,並不表示當事人的內在經驗會有找到意義的感受。如果當事人只是聚焦於『我獲得的是什麼』,或許他們獲得的是他人的認可與敬仰,這些行為成為是一種形式上的交換罷了。
一個外表看似社會觀念所鄙視的行為或是工作,當事人自己言行的付出心態在于助人,並且能夠看到與群眾受益的角度,當事人無論從事何種行為或事業,他的生命就會充滿了意義。
摘自:Sunny 說 - 他心通連到的內在世界
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
想像的或是真實去經歷的,是一樣結果
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
改變你的生命
改變你的生命,結論
我們想改變自己的生命,不是試圖去改變周遭的人、事、物及環境。因為你的生命裏重復發生類似的經驗,唯一的共同點是“你自己”。
以一般人習慣性的邏輯,是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事,說了什麼話,讓我們感到不滿或不愉快。
以宇宙的觀點來看,是因為我們有“情感程式”,而根據這些記憶裏的經驗,吸引現在周遭的人事物及事件、環境。人的經驗,是一個大電腦,利用目前存有的軟體方程式來操作,吸引我們生命裏的事件,創造我們的情緒反應。要改變我們的生命,最快的方式,是從改寫我們的軟體程式開始。
你的生命裏,常常有令你失望的經驗,因為你是失望的創造者。
你的生命裏,找不到愛你的人,因為你不夠愛自己。
你的生命裏,事業發展一直不順利,因為你的情感程式創造阻礙。
你的生命裏,工作的老板和同事常常找碴,因為你吸引到他們對你的態度。
這些語句聽起來好像是責怪自己,其實不然。另一面像,是了解實際狀況,把操縱你自己生命的力量回歸本位,放在自己的手中。所以你能夠根據你所要的新生命,重新改寫你的軟體,重新創造新的實相。也只有你,才能真正改變你的生命。
你的生命到目前為止,有什麼不滿的地方嗎?誠實的檢識一下,將你不滿的事件一一列出。你希望有更好的情感生活嗎?更順利的事業?更愉快的工作環境?更好的生活環境?希望找一個生命裏能夠各方面都配合的靈性伴侶嗎?
從不愉快的經驗裏,分析你的情感程式,重新改寫軟體,徹底改變你的生命 · · · 從今天,從你開始。
我們想改變自己的生命,不是試圖去改變周遭的人、事、物及環境。因為你的生命裏重復發生類似的經驗,唯一的共同點是“你自己”。
以一般人習慣性的邏輯,是別人對我們做了什麼事,說了什麼話,讓我們感到不滿或不愉快。
以宇宙的觀點來看,是因為我們有“情感程式”,而根據這些記憶裏的經驗,吸引現在周遭的人事物及事件、環境。人的經驗,是一個大電腦,利用目前存有的軟體方程式來操作,吸引我們生命裏的事件,創造我們的情緒反應。要改變我們的生命,最快的方式,是從改寫我們的軟體程式開始。
你的生命裏,常常有令你失望的經驗,因為你是失望的創造者。
你的生命裏,找不到愛你的人,因為你不夠愛自己。
你的生命裏,事業發展一直不順利,因為你的情感程式創造阻礙。
你的生命裏,工作的老板和同事常常找碴,因為你吸引到他們對你的態度。
這些語句聽起來好像是責怪自己,其實不然。另一面像,是了解實際狀況,把操縱你自己生命的力量回歸本位,放在自己的手中。所以你能夠根據你所要的新生命,重新改寫你的軟體,重新創造新的實相。也只有你,才能真正改變你的生命。
你的生命到目前為止,有什麼不滿的地方嗎?誠實的檢識一下,將你不滿的事件一一列出。你希望有更好的情感生活嗎?更順利的事業?更愉快的工作環境?更好的生活環境?希望找一個生命裏能夠各方面都配合的靈性伴侶嗎?
從不愉快的經驗裏,分析你的情感程式,重新改寫軟體,徹底改變你的生命 · · · 從今天,從你開始。
節錄自:改變你的生命,結論
愛與尊重
『愛』當名詞用,是一種內在的境界,不是行動。
『愛』當動詞用,是一種心對心,靈魂對靈魂的支持、包容與接納。
『愛』是以心對之,以心受之。心的感受,來自於心輪。心輪封閉的人,是無法感受到愛的。一般的人,因為感受不到愛,所以常常要求他人以行動表示他們的愛。但是外表上被一般人認為是愛的行為,背後的動機,卻不一定來自於愛。經常是來自於“我怕你不接納我”所以才做的行為。
太多的人,背負著“不被接納”的恐懼,時時提心吊膽,以『好人』的外在表現行為,在社會上,這種行為也是被認可的“好人”。然而,因為這種恐懼的心態,是會壓抑出病來的。你也常常看到,『好人』沒好報地生了莫名其妙的病。
靜下心來,仔細想想,自己是不是覺得當『好人』很重要?被別人認同為『好人』是不是很重要?平日生命的經驗裏所做的決定,是不是來自於『怕別人不高興』,或是『怕別人不認可』呢?
另外一個現象,是對他人行為的要求。如果一個人對于『愛』有極度限制性的定義,認為只要你的行為合乎他的要求,則表示你愛他。而你因為『怕他認為你不愛他』而事事順從他意。這種人際關係的存在是非常狹隘膚淺的。當一方順他意的時候,『愛』則存在,不順他意時,馬上『轉愛為恨』。如果這是你所要的生活,也就罷了。如果這不是你所想要的生命,從今天開始改變還來得及。
『尊重』也常在一般社會的行為上,被用來勒索他人的行為。小學老師說:『你不聽話,就是不尊重我』。父親對子女說:『你不順從我的意,就是不尊重我』
『尊重』就像『愛』,是一種內在的境界。一種對至高無上的靈魂所懷有的敬佩與支持。一種對所有靈魂同等對待的尊敬。
『尊重』不表示讓步,不表示做牛做馬,不表示放棄自己的權利,不表示不說心裏想說的話。『尊重』表示你我是平等的神聖靈魂,表示我對你採用我對我自己一樣的態度。
這或許是你已經知道的,或許是你內心深深地感受到的真理卻無法以語言形容。如果你已經用心對待他人,我們感謝你。因為你的心,能夠幫助更多的人,感受到他們自己的心。如果你仍然活在恐懼當中,希望你能看透自己的恐懼,了解這恐懼的虛幻。慢慢地回到靈魂的境界。學習『愛』與『尊重』自己至高無上神聖的靈魂,也同樣的『愛』與『尊重』他人至高無上神聖的靈魂。
『愛』當動詞用,是一種心對心,靈魂對靈魂的支持、包容與接納。
『愛』是以心對之,以心受之。心的感受,來自於心輪。心輪封閉的人,是無法感受到愛的。一般的人,因為感受不到愛,所以常常要求他人以行動表示他們的愛。但是外表上被一般人認為是愛的行為,背後的動機,卻不一定來自於愛。經常是來自於“我怕你不接納我”所以才做的行為。
太多的人,背負著“不被接納”的恐懼,時時提心吊膽,以『好人』的外在表現行為,在社會上,這種行為也是被認可的“好人”。然而,因為這種恐懼的心態,是會壓抑出病來的。你也常常看到,『好人』沒好報地生了莫名其妙的病。
靜下心來,仔細想想,自己是不是覺得當『好人』很重要?被別人認同為『好人』是不是很重要?平日生命的經驗裏所做的決定,是不是來自於『怕別人不高興』,或是『怕別人不認可』呢?
另外一個現象,是對他人行為的要求。如果一個人對于『愛』有極度限制性的定義,認為只要你的行為合乎他的要求,則表示你愛他。而你因為『怕他認為你不愛他』而事事順從他意。這種人際關係的存在是非常狹隘膚淺的。當一方順他意的時候,『愛』則存在,不順他意時,馬上『轉愛為恨』。如果這是你所要的生活,也就罷了。如果這不是你所想要的生命,從今天開始改變還來得及。
『尊重』也常在一般社會的行為上,被用來勒索他人的行為。小學老師說:『你不聽話,就是不尊重我』。父親對子女說:『你不順從我的意,就是不尊重我』
『尊重』就像『愛』,是一種內在的境界。一種對至高無上的靈魂所懷有的敬佩與支持。一種對所有靈魂同等對待的尊敬。
『尊重』不表示讓步,不表示做牛做馬,不表示放棄自己的權利,不表示不說心裏想說的話。『尊重』表示你我是平等的神聖靈魂,表示我對你採用我對我自己一樣的態度。
這或許是你已經知道的,或許是你內心深深地感受到的真理卻無法以語言形容。如果你已經用心對待他人,我們感謝你。因為你的心,能夠幫助更多的人,感受到他們自己的心。如果你仍然活在恐懼當中,希望你能看透自己的恐懼,了解這恐懼的虛幻。慢慢地回到靈魂的境界。學習『愛』與『尊重』自己至高無上神聖的靈魂,也同樣的『愛』與『尊重』他人至高無上神聖的靈魂。
節錄自:一般社會所說的『愛』與『尊重』
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
意識地圖
摘自:Sunny說 -- 意識地圖 - 心靈能量(Map of Consciousness - Power Vs Force)
情緒位階
我們可以應用意識地圖里的情緒位階,來對照自己生活中的情緒反應。如果你看到自己的情緒在200之下,就是說,你要想辦法把自己提升到200之上。這並不表示逃避你的現狀,或是假裝沒有發生,而是從自己的觀點,角度,來改變,讓自己對同一個事件獲得釋懷。
比如,你的伴侶(同事,老板,等等)做了一件讓你很不滿的事情,你停留在指責(30)他的不是。(這同時也是受害者心態)這時你的情緒對自己的生命力是有破壞性的。如果你只是絕口不提,或是把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,你的情緒只是覱時壓抑了,並沒有徹底解決。如果你開始覺察自己的行為,然後開始尋找這個事件的正面性與建設性。比如,你的伴侶可能說了不中聽的話,但是還是純粹出自好意。你的老板可能開除你,但是你會發現這個工作你根本不想做,可能會有更合適你的工作出現。你的同事可能惹惱你,做一個黑天使,來幫助你下定決心超越現狀。這時,你可能對這個事件會達到一個200以上的態度。
隨時對照覺察
在你的生活中,隨時在意識地圖上對照你的經歷,看法,感受,態度··· 隨時提醒自己要提升到200以上。
比如憤怒是150。碰到不高興的事,不是教你要忍受不發脾氣,而是看懂了為什麼不需要憤怒,然後如果有需要,則處理自己的憤怒的情感程式。
當你把許多不同的憤怒情感程式平衡完之后,你就不會對任何事情或人有持續性的憤怒或不滿。如果在生活經驗裏有需要你發怒的地方,就只是因為對方(因為他的吸引子模式)吸引你發怒,你的感覺會有一點像是在演戲一般的扮演一個憤怒的角色,演完之後,就完全沒有憤怒了。可以在剎那間釋放。
例如,驕傲是175,仍然是一個對生命力有破壞性的的能量。如果你的生命裏,一直在找尋什麼來引以為傲,像是新聞媒體常常利用某某運動員的成就來『光耀臺灣』或是『光耀中華民族』,父母親要孩子以學業或事業的成就來引以為傲等等··· 這其實是一種社會上無稽的慣性現象。臺灣或是中華民族需要某些人的成就來『光耀』,這就等於是說,臺灣與中華民族的基本存有是不值的,不夠好的,或是丟臉的。很少人覺察這個無稽的社會慣性吧 ?
Map Of Consciousness
(From Power Vs. Force, by Dr. David R. Hawkins)
God-view | Life-view | Level | Log | Emotion | Process | |
Self | Is | Enlightenment | ñ | 700-1000 | Ineffable | Pure Consciousness |
All-Being | Perfect | Peace | ñ | 600 | Bliss | Illumination |
One | Complete | Joy | ñ | 540 | Serenity | Transfiguration |
Loving | Benign | Love | ñ | 500 | Reverence | Revelation |
Wise | Meaningful | Reason | ñ | 400 | Understanding | Abstraction |
Merciful | Harmonious | Acceptance | ñ | 350 | Forgiveness | Transcendence |
Inspiring | Hopeful | Willingness | ñ | 310 | Optimism | Intention |
Enabling | Satisfactory | Neutrality | ñ | 250 | Trust | Release |
Permitting | Feasible | Courage | ô | 200 | Affirmation | Empowerment |
Indifferent | Demanding | Pride | ò | 175 | Scorn | Inflation |
Vengeful | Antagonistic | Anger | ò | 150 | Hate | Aggression |
Denying | Disappointing | Desire | ò | 125 | Craving | Enslavement |
Punitive | Frightening | Fear | ò | 100 | Anxiety | Withdrawal |
Disdainful | Tragic | Grief | ò | 75 | Regret | Despondency |
Condemning | Hopeless | Apathy | ò | 50 | Despair | Abdication |
Vindictive | Evil | Guilt | ò | 30 | Blame | Destruction |
Despising | Miserable | Shame | ò | 20 | Humiliation | Elimination |
意識地圖
– 王絪改寫自『心靈能量:藏在身體裏的大智慧』
神性觀點 | 生命觀點 | 等級 | 對數 | 情感 | 過程 | |
大我 | 如是 | 開悟 | ñ | 700-1000 | 妙不可言 | 純粹意識 |
一切存在 | 完美 | 安詳 | ñ | 600 | 極樂 | 覺照光明 |
一體/合一 | 完整 | 喜悅 | ñ | 540 | 寧靜 | 變容顯光 |
慈愛的 | 良性的 | 愛 | ñ | 500 | 崇敬 | 天啟 |
有智慧的 | 有意義的 | 理性 | ñ | 400 | 了解 | 抽象 |
仁慈的 | 和諧的 | 接納 | ñ | 350 | 寬恕 | 超越 |
啟發性的 | 有希望的 | 願意 | ñ | 310 | 樂觀 | 意圖 |
使…能夠 | 滿意的 | 中立 | ñ | 250 | 信任 | 釋放 |
允許的 | 可行的 | 勇氣 | ô | 200 | 肯定 | 賦能 |
冷漠 | 苛求的 | 驕傲 | ò | 175 | 鄙視 | 誇浮不實 |
想報復的 | 敵對的 | 憤怒 | ò | 150 | 仇恨 | 攻擊性 |
否認 | 失望的 | 欲望 | ò | 125 | 渴求 | 奴役 |
懲罰性的 | 驚恐的 | 恐懼 | ò | 100 | 焦慮 | 退縮 |
輕蔑的 | 悲劇的 | 悲傷 | ò | 75 | 懊悔 | 消沉 |
譴責的 | 無望的 | 毫無生氣 | ò | 50 | 絕望 | 放棄 |
懷恨的 | 邪惡 | 愧疚 | ò | 30 | 指責 | 破壞 |
鄙視的 | 悲慘的 | 羞恥 | ò | 20 | 恥辱 | 消滅 |
情緒位階
我們可以應用意識地圖里的情緒位階,來對照自己生活中的情緒反應。如果你看到自己的情緒在200之下,就是說,你要想辦法把自己提升到200之上。這並不表示逃避你的現狀,或是假裝沒有發生,而是從自己的觀點,角度,來改變,讓自己對同一個事件獲得釋懷。
比如,你的伴侶(同事,老板,等等)做了一件讓你很不滿的事情,你停留在指責(30)他的不是。(這同時也是受害者心態)這時你的情緒對自己的生命力是有破壞性的。如果你只是絕口不提,或是把注意力放在別的地方,你的情緒只是覱時壓抑了,並沒有徹底解決。如果你開始覺察自己的行為,然後開始尋找這個事件的正面性與建設性。比如,你的伴侶可能說了不中聽的話,但是還是純粹出自好意。你的老板可能開除你,但是你會發現這個工作你根本不想做,可能會有更合適你的工作出現。你的同事可能惹惱你,做一個黑天使,來幫助你下定決心超越現狀。這時,你可能對這個事件會達到一個200以上的態度。
隨時對照覺察
在你的生活中,隨時在意識地圖上對照你的經歷,看法,感受,態度··· 隨時提醒自己要提升到200以上。
比如憤怒是150。碰到不高興的事,不是教你要忍受不發脾氣,而是看懂了為什麼不需要憤怒,然後如果有需要,則處理自己的憤怒的情感程式。
當你把許多不同的憤怒情感程式平衡完之后,你就不會對任何事情或人有持續性的憤怒或不滿。如果在生活經驗裏有需要你發怒的地方,就只是因為對方(因為他的吸引子模式)吸引你發怒,你的感覺會有一點像是在演戲一般的扮演一個憤怒的角色,演完之後,就完全沒有憤怒了。可以在剎那間釋放。
例如,驕傲是175,仍然是一個對生命力有破壞性的的能量。如果你的生命裏,一直在找尋什麼來引以為傲,像是新聞媒體常常利用某某運動員的成就來『光耀臺灣』或是『光耀中華民族』,父母親要孩子以學業或事業的成就來引以為傲等等··· 這其實是一種社會上無稽的慣性現象。臺灣或是中華民族需要某些人的成就來『光耀』,這就等於是說,臺灣與中華民族的基本存有是不值的,不夠好的,或是丟臉的。很少人覺察這個無稽的社會慣性吧 ?
訂閱:
文章 (Atom)